宁陵县刘楼乡:疏通“乡村幸福渠”践行“两高四着力”
“这沟渠一整治就放心啦,今年不怕雨水排不出去了。”7月28日,看着地头大型机械疏通的渠,宁陵县刘楼乡王楼村群众王启夫喜说。聚焦“两高四着力”,汛期前,刘楼乡人大主席团紧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目标,紧盯沟渠淤积致灌溉难、排水难民生痛点,精准发力,打通水系“梗阻”,为乡村发展注入活水,让群众从水畅其流中收获实在获得感。
以脚板丈量民情:找准沟渠“病根子”
“以前这渠堵得厉害,雨天水排不出,急得人直跺脚。”日前,刘楼乡人大代表访王庄村,村民逯勇倒苦水。为摸清沟渠淤塞情,刘楼乡人大主席团组织32名代表联合24名村网格员,成立专项摸排组。他们带铁锹、卷尺和民情本,用“铁脚板”踏遍乡里沟坎,一段段量、一处处看,详记淤积厚度、杂草覆盖、破损点,记满问题台账。
同时,代表深入全乡420余户村民家,在田间、农家院开座谈会12场,收集灌溉不畅、汛期积水等烦心事78条。“布袋沟”“朱堂沟”“谢集沟”“王庄沟”成大伙念叨最多的“老大难”,被锁定为整治重点,为后续“开方抓药”备足“第一手资料”。
干群合力疏梗阻:跑出治理“加速度”
“这沟渠一清,收成就有指望。代表把账算明白,咱哪能不出力?”张庄村梁瑞明道出大家心声。为破“干部干、群众看”困局,刘楼乡人大主席团创新“讲政策+算细账”动员方式。代表化身“政策宣讲员”,在宣讲会给村民算账,疏通后每亩能增收多少;在村室设“清淤政策咨询点”,代表轮班答疑;更进农家门,用本村往年沟渠不通减产例子,算清“效益账”。
代表不仅动嘴,更当“实干家”“调解员”。针对清淤中机械调配、地块边界纠纷等“硬骨头”,刘楼乡32名代表分片包干,现场协调。乡农业服务中心调来3台大型履带挖掘机作业,缩短工期;5起因清淤占地的邻里“疙瘩”,在代表调解下解开。近几月,乡级财政统筹,已清淤疏浚沟渠9700米,其中淤堵重的4条主干渠、1条支渠全打通。目前,全乡6村近2000名群众直接受益,4000亩农田告别“旱涝两愁”,灌溉效率倍增,汛期积水24小时内排清。
监督哨守护清波:筑牢长效“防护堤”
“沟渠通了是好事,可不能再变垃圾沟、臭水沟啊……”群众担忧,也是人大监督重点。为防“清了淤、又淤积”循环,刘楼乡人大主席团推动建强长效管护机制。5名人大代表、3名乡水利站骨干与12名热心村民组联合监督小组成立,他们如“流动哨兵”动态巡查,发现问题当场“亮单”督促整改。责任压实到人。乡里出台《刘楼乡沟渠管护公约》,明确村民“三禁止”:禁倒垃圾、禁违建占渠、禁破坏设施。对违规行为,轻则教育,重则入村规民约“黑名单”,让管护有章可循。
乡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精准摸排—合力攻坚—长效管护”全链条发力,该乡将“两高四着力”战略要求,实践于沟渠疏通守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