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人大:法治为纲,监督为刃 激活营商环境新生态

“从率先出台全省首部地方性营商环境条例,到以精准监督推动条例落地生根,再到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专题询问、工作评议、执法检查、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手段,推动我市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在2025年11月4日召开的商丘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时,组成人员深有感慨地说。近年来,商丘市人大常委会立足法定职能,以法治思维定向、以监督行动破局,在优化营商环境进程中,不断书写人大担当,贡献人大智慧。
立法先行:筑牢营商环境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面对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市场主体的新期盼,商丘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担当、率先发力,2020年制定出台《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成为全省营商环境地方立法的先行者,不仅填补了区域营商环境立法空白,更从制度层面为政府与市场划定了清晰边界。
《条例》颁布后,商丘市人大常委会并未止步,而是主动扛起监督落实责任,督促市委市政府锚定“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整体跨越”的工作目标,构建起“1部条例+多项配套政策”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例如,在市场主体培育领域,出台《关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十三条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自主勾选、住所信息自主承诺“三个自主”;在金融支持方面,制定《商丘市金融助力企业发展若干措施》,设立专项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破解融资难题;在人才保障上,推出《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措施》及人才保障住房等一系列措施,为企业引才留才解决了后顾之忧。
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既是对国家和省市政策的细化落实,更是让企业发展有了“定心丸”。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共登记各类经营主体达87.3万户,总量居全省第4位,较《条例》实施前稳步增长,制度红利持续释放。
监督为刃:织密《条例》落地“监督网”
“立法是基础,施法是关键。”2025年8月至9月,商丘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以全链条、多维度、强联动的监督模式,对《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用监督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实地检查:把“问题清单”交到一线
监督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要到企业车间、政务大厅去看实情。9月11日,商丘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奔赴虞城县、夏邑县一线,深入企业新开工项目、已投产项目、在建项目以及政务服务中心,与政务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既看政策落实成效,又查堵点难点问题。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审批流程繁琐、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当场形成问题清单交办给相关部门,确保问题“件件有着落”。
市人大常委会还推动市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4718家,实现“四上”企业走访全覆盖,把问题排查延伸到企业主体的“家门口”。
多元监督:让“企业声音”成为监督导向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为了全面掌握《条例》实施成效与企业真实诉求,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对全市300家不同类型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企业发展困难、政务服务评价、法治环境满意度等关键维度。调查结果显示,87.7%的企业认为政务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政策获得感明显增强。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构建了多方联动的监督格局。检查组听取了市监察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及27个市直部门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情况汇报,仔细查看各职能部门贯彻执行《条例》的自查台账,全面掌握各部门履职情况。另一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将司法服务效能作为监督重点之一,推动司法机关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法治保障。2025年上半年,全市法院“纠纷解决”指标一审审理平均用时较2020年缩短32天,破产案件平均办理用时压缩至152天,清结一年以上长期未结破产案件98件。市检察院建立涉企“挂案”动态清零机制,2023年以来,清理涉企“挂案”13件。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拓宽外部监督渠道,督促相关部门规范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区,畅通12345便民服务热线投诉通道和信访渠道。通过广泛收集市场主体意见建议,精准捕捉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为执法检查靶向发力提供了坚实的民意支撑和事实依据。
联动督办:打通政策落地“中梗阻”
营商环境优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合力推进。此前,商丘市已成立由市领导分包的营商环境整改工作专班,形成了“市级统筹、部门推进、县(市、区)联动”的工作格局。为了进一步强化监督问效,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推动各专班、各部门协同发力,聚焦政务服务效能与市场环境优化两大核心,打通政策落地“中梗阻”。
市人大常委会立足“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目标,督促市场监管、公安、社保等部门打破数据壁垒,实现系统业务的互联互通,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市县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综合窗口“一窗受理”“不见面审批”实现全覆盖。商丘市创新推行的“首席帮办员”制度,更是为企业提供了“引导+咨询+帮办代办+联办+兜底”的全周期服务,被列入“全国营商环境政务效能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其中,虞城县在人大监督下,创新“受审代三合一”模式,将办理时限从半天压缩至20分钟。5月16日,该模式在杭州·萧山“2025数字政务博览会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交流会”上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表彰。截至目前,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办件量7.7万件,按时办结率达98.5%,两项数据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消除市场壁垒,创新监管方式,推进了企业机会更加平等、要素保障更加完善、监管执法更加透明。2025年,商丘市建成运行“码上监督、马上服务”平台,截至9月底,完成455527家企业“入企监督码”赋码工作;全面推行“一业一查”联合监管,实现了68个行业、280余项监管事项“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推动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实现“一个平台办理、一张网络运行”,确保监管执法的透明化、规范化。
在人大监督与专班推进的双重保障下,商丘市营商环境实现了从“政策优”到“服务优”的全方位提升。如今,87.3万户经营主体的稳步增长、87.7%的政务服务满意度、全省领先的政务服务效率,既是商丘营商环境优化的“成绩单”,更是人大履职成效的“见证者”。
(胡映霞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