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履职动态 >代表工作

薯苗育出致富路 代表情系众乡亲 ——民权县人大代表韦博带领群众种出 “甜蜜经济”

来源:商丘市人大常委会 时间:2025-11-12


  深秋的民权县王桥镇,2000多亩红薯田里机器轰鸣,农户们正忙着采收饱满的红薯,车厢里的 “土疙瘩” 透着诱人的光泽。不远处的韦博薯业育苗基地里,民权县人大代表、韦博薯业负责人韦博正蹲在棚内,手把手教农户辨别红薯品质,一派产销两旺的热闹景象。这片红火的红薯产业,正是当地带头人韦博用十年深耕,为乡亲们铺就的致富路。

  “当选人大代表,就得为乡亲们致富找对路、带好头。” 韦博的红薯产业之路始于对乡土的深情。早年他发现家乡沙质土壤适合红薯生长,但农户因品种老旧、技术匮乏,种出的红薯要么产量低,要么卖不上价。为破解这一难题,他辗转多地考察学习,最终选定红薯育苗作为突破口,于 2013 年建成集科研、培育于一体的脱毒红薯育苗基地。

  好的品种是产业的根基。韦博带领团队深耕育苗技术十多年,引进了西瓜红、龙九、商薯19、哈密等二十多个优质品种,建成上千亩育苗基地,年产薯苗超十亿株,足够供应上万个农户种植。为打消农户顾虑,他推行 “免费供苗 + 保底回收” 模式,与周边村庄 1000 余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明确约定 “无论市场行情如何,优质红薯保价收购”,让农户实现 “种有方向、卖有保障”。

  技术赋能让种植户底气更足。韦博在基地设立 “农民田间课堂”,每月不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从整地施肥、病虫害防治到田间管理,全程提供技术指导。针对种植大户,他还开展上门问诊服务,每年解决各类种植难题 100 余件。“以前种红薯全凭经验,亩产能有 3000 斤就不错了。现在跟着韦博代表学技术,亩产能到 6000 斤,收入翻了一番!” 王桥镇种植户张大爷拿着刚收获的红薯喜笑颜开。

  产业延伸让 “土疙瘩” 变成 “金疙瘩”。随着种植规模扩大,韦博建成红薯储存窖和初加工车间,开展高淀粉红薯加工、红薯干制作、电商等业务,将红薯附加值提升近两倍。在销售端,他搭建 “线上 + 线下” 双渠道,线上通过抖音等各类电商平台年售薯苗 1 0亿多棵,销售红薯200万斤,客户遍布全国,线上年销售额达200万元。线下带动周边农户通过直播等方式销售,拓宽增收路径。

  就业岗位的精准供给,让乡亲们实现 “家门口就业”。每年剪苗旺季,韦博的育苗基地能吸纳 300 多人就业,其中不乏脱贫户、留守妇女等群体。“在基地干活每天能挣 80-150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正在分拣薯苗的李大姐说。据统计,韦博的红薯产业每年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 2 万余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作为人大代表,韦博始终把群众心声放在心上。“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要把‘薯产业’做优做强,让更多人过上甜日子。” 韦博的话语朴实有力。

  如今,韦博薯业已建成 571 座育苗大棚和 1 座现代化快繁玻璃温室,民权县的红薯种植面积已达 2万余亩,形成 了“育苗 — 种植 — 加工 — 销售” 完整产业链。从一株株嫩绿的薯苗,到一筐筐饱满的红薯,再到一件件精致的加工品,韦博用人大代表的担当与坚守,让红薯产业在民权大地上结出了丰硕的致富果实,也酿甜了乡亲们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