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主页 > 调查研究
关于财政水利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6-12-07 来源:未知
A- A+

  按照豫人常预函 [2014]3号关于开展财政水利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 6月2—3日,组成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慧生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深入到郑阁水库、吴屯水库、三义寨引黄灌渠、谢集水厂等地查看,调研组听取了市财政水利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汇报,与发改委、水利、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政水利资金投入和使用基本情况

  (一)财政水利资金投入情况

  2011年—2013年,我市共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199012.3万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98964万元,三义寨灌区节水改造资金10134万元,中小河流治理资金13539万元,水库除险加固水闸整治17537万元,防汛抗旱资金4503万元,岁修、堤防整治等490万元,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35690万元,引黄灌区清淤和水毁应急修复资金1459万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业类资金4500万元,水利建设基金3273万元,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600万元,全市农业及环境用水引黄费2958万元。

  (二)财政水利资金重点投向和取得成效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011年以来,共新建供水工程119处,铺设管道2518万米,完成投资98964万元,解决了130个乡镇1135个行政村的178.28万农村居民和1093所农村学校的40.7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2. 防汛抗旱工作

  2011年以来,共投入财政资金4503万元用于防汛物资储备、水毁工程的修复、防汛抗旱队伍建设、抗旱应急工程、防汛抗旱会商系统建设等,成功抗御了每年发生的局部涝灾,特别是积极应对了2012年7月4日和7月8日两次强降雨,确保了安全度汛。

  3.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一是总投资9050万元的林七、吴屯、石庄3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共增加防洪蓄水量2670万立方米,年增加工农业效益5480万元。二是总投资1.18亿元的郑阁、王安庄两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全力推进,完成投资过半,8月底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投资7580万元的任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也即将开工建设;投资9170万元的马楼水库初步设计已获批复。三是总投资1800万元的洪河头、刘口、练楼3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期完工;11座小(2)型水库中8座投资计划已下达。四是总投资1800多万元的裴桥、朱寨两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已顺利建设完成。这些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消除了安全隐患,增强了水资源调控能力,提高了防洪除涝标准。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和专项县建设

  小农水重点县主要以打井建设、清淤沟渠、斗农桥新建维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主。经过积极争取,已覆盖到我市所有产粮大县(区)。共新打机井3724眼,维修机井614眼,清淤沟渠829.67公里,埋设管道1998.32公里,修建桥涵闸2126座,完成工程总投资3.5亿元。新增灌溉面积19.88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6.7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48万亩,彻底改善了项目区的灌排条件,大幅提高了农田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此外,争取到2013年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600万元,用于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总投资1600万元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分两期在我市民权县进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井灌工程的配套设施,为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制度和用水计量收费提供了工程条件。

  5.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一是总投资13539万元的洛沟(永城段)、洪河(夏邑段)、东沙河(梁园区段)、包河(梁园区段)治理工程已经完成并发挥效益。二是东沙河(虞城段)、下清水河、太平沟、民权杨河、包河(虞城段)等5条河流治理工程已下达投资9322万元,工程正在全面实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这些河流的全面治理,提高了防洪、排涝能力,减少了区域内自然灾害损失。

  6.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一是三义寨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共实施5期工程,完成投资7727万元,疏浚渠道长55公里,护砌长9.7公里,修建桥涵闸49座。二是包公庙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共完成投资2000万元,疏浚渠道3条,长度29.2公里,修建桥涵闸21座,修筑盖板涵370米,新建维修管理站3处。三是三义寨灌区田间高效节水项目,完成投资222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240亩。经过项目建设,初步解决了控制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渠道淤积等问题,使灌区局部达到了“引得来、蓄得住、分得出、用得上”的目标。

  7.引黄河水及水源地保护

  2011年以来,我市共引黄河水7.3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446万亩次,补源面积767万亩次,确保了我市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城区生态用水,引黄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已日益显著。为保证正常引用黄河水和增加水库库容,2011年和2013年我市分别实施了引黄沉沙条渠清淤工程、郑阁水库清淤扩容工程和任庄水库清淤工程,共完成投资2960万元。此外,为确保城市供水水质,市财政投资105万元,在水库大坝两侧及其他重要水源地实施了围网保护。

  8. 工程管理维护和移民后期扶持

  2011年以来共争取中央、省两级财政资金3313万元对我市重点工程岁修、堤防整治和公益性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确保了水利工程良性运转。按照“六不准”、“四到户”的要求,为我市2.33万水库移民按时发放移民后扶资金4199万元,争取并下达扶持项目资金2326万元,维护了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财政水利资金管理情况

  1、严格报账制管理。自从省财政厅于2007年出台《河南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试行)》后,我市对水利资金,全部实行县级报账制管理(有专门资金管理办法的资金除外)。2014年省财政厅又印发了《河南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要求各级财政安排的、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的各类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都要按此办法进行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和基本建设等资金和项目管理有具体规定的农业财政专项资金,从其规定。

  2、实行招投标、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公示公告、资产移交、建后管护等六制管理。水利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凡应纳入招投标、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范围的,必须按照招投标法、政府采购制度和财政投资评审的有关规定执行。项目立项成功、开工建设时,在项目区进行公示公告,便于发动群众进行监督;完工后将项目名称、资金来源、资金额度、建设内容、建设单位等信息做成永久公示牌在项目区进行公示。项目完工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确保产权明晰。工程移交后,落实管护主体,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项目正常运转,发挥应有效益。

  3、实行绩效考评制。为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市对小农水重点县资金、现代农业项目资金等水利项目资金实行绩效考评制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日常与年度相结合的评价办法、科学的量化指标和统一的评价标准,对项目资金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价。主要对项目组织、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整合、实施效果等几方面进行考评,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4、建立引黄水费保障机制。引黄专项资金由市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用于缴纳引黄水费、工程清淤及灌区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需使用时由市引黄灌区管理处提出申请,报市财政部门批准后拨付使用。引黄水费的使用,在同级人大、农监、财政、审计、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建立引黄水费保障机制,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又能保证商丘引黄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建轻管,维修养护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影响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近些年,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投入,每年安排大量资金用于水利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增效。但由于管护体制不健全,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使用年限大幅缩短。

  2、多头投入,县级政府资金整合难。目前涉水投资涉及部门多,水利、发改、国土、财政、农开、扶贫等部门都涉及水利投入,各有资金来源、投资范围、管理办法和主管部门,资金相互不衔接,县级整合资金操作难度大。

  3、部分项目投资结构不合理。如农村饮水安全农村中小学师生人均投资300元,由于多数农村小学校紧邻村庄,绝大多数学生不在校食宿,用水量较小,投资计划大于实际需要,资金结余较多。而农村居民人均投资500元,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较多,虽然国家已连续多年实施饮水安全项目,由于资金量有限,仍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居民用水需求,形成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项目投资的不均衡。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1、顶层整合,切块下达。建议将安排在水利、发改、国土、财政、农开等部门的资金归并为水利建设资金,由省级根据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因素测算到县,切块下达,由县级政府安排使用。

  2、健全组织,统筹规划。参照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建议由省统一要求各县区成立由县区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水利规划委员会,日常业务由水利部门负责,统一编制县级水利规划,以便同农业、扶贫、交通、林业等部门涉农规划相互衔接,所有涉水项目需报水利规划办审批,避免项目重复安排,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

  3、取消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市、县水利项目配套。产量多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大,相应的政策要倾斜,取消市县资金配套也是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

  4、加大传统农区资金投资力度。农区是国家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目前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仍然比价差,建议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向传统农区倾斜。